管理员 发表于 2020-10-6 18:53:04

“禅武合一”——少林武术的终极目标,以禅门解脱、实现般若智慧

少林寺僧最大的特色就是亦武亦禅,禅武双修。在全国众多佛教寺院中,唯有少林寺,既是禅宗祖庭,又是武术圣地,这一独特的现象是和少林当年历史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一、少林寺“禅武合一”思想的出现当时少林刚建立之初,中国社会正值大动荡大混乱时期,险恶的社会环境使得少林寺不得不组织起一支护卫少林财产的武僧,这些武僧日常既习武又修禅。后来在隋末的战争中由于他们拯救时局的义举,少林寺为唐朝统治者所重视,并准许其保持一支武僧队伍。至此,有了统治者的支持,少林僧人开始公开习武,并且通过武术还能扩大少林的影响,于是,少林僧人迎来了习武的热潮。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e52b9bea39eb4c68838cd079d023468a?from=pc

唐末宋初,禅宗兴起,并且迅速蔓延全国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佛门宗派。金元时期,禅宗一支曹洞宗入主少林,至此,禅宗法脉又回归少林。明朝时期,少林武术迎来大发展,“禅武合一”的思想开始出现,之后一直成为少林寺僧人习武修行的指导思想并迅速融入僧人的日常生活中,开创了少林禅武文化。对于武者来说,他更需要的是一种能有助于武功训练的东西,而对于佛教徒来说,他更重视的是自己如何实现解脱,正是因为彼此互有所求,禅和武才通过对彼此的吸纳来提高自己,从而加深了禅武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了“禅武合一”。二、少林武术才成为独一无二的一棵奇葩少林武术与其它武术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少林武术所处的环境——佛教寺院。在少林武术还没有形成之时,少林寺已经是一座北方重要的佛教圣地,后来大乘佛教传到中原,少林又成为重要的译经场所和北宗中心。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79b1ada674ad4fc4a847f6eb0aa69646?from=pc

唐朝时期,著名高僧玄类法师曾上表唐高宗要求去少林寺译经和修行,但唐高宗已经把他看作不能离左右的高僧,没有批准他的请求。之后,唐朝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少林的佛门地位,尤其是武则天,经常去少林问禅修道。禅宗兴起后,少林成为北宗中心,五祖弘忍的弟子慧安曾在少林宣扬禅法。金元时期,少林寺迎来了禅宗一派——曹洞宗的入住,此后到近代,少林一直是北方禅学的中心,在全国寺院里影响力巨大。所以纵观少林历史不难发现,少林武术的形成和发展一直伴随着佛教文化这一特殊的环境,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少林武术才成为独一无二的一棵奇葩。三、少林武术的目标——以禅门解脱、实现般若智慧为目标少林武术诞生在佛教寺院这一独特的环境中决定了少林武术的精神内涵具有浓郁的佛教韵味。少林武术的修习者不是单纯的个人,而是具有深刻信仰的佛教僧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信仰服务的,武术修炼当然也不例外。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670a0ab17e8b4ab4b2ce9ef40ca76fd1?from=pc

在佛教中,僧人修行的目的在于脱离痛苦,求的解脱,实现宇宙人生的大智大慧。所以,本着这个目的和信仰的僧人去从事日常活动时,日常活动就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地身体活动,而是一种为实现大智大慧的修行。少林武术作为少林僧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自然而然被纳入到为信仰而修行之中,此时的少林武术不是技击格斗的身体运动,而是实现僧人解脱苦海,直入涅槃的工具。少林方丈永信大师认为:“少林功夫是提升禅宗修行境界的有效途径,因为少林功夫是一个技术知识体系,其中隐含着一套严格的学习模式,所以很自然地被少林僧人转化为学佛修禅的程式”。因而,少林武术的目标不再是寺外武术所追求的强身健体与养心益智,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超验心,以超脱世俗目标实现解脱痛苦,彰显般若智慧为终极追求。“以佛教禅修之思想原理来指导武术训练,使武术训练成为一种更为复杂、更具挑战性的禅修方式,从而实现其解脱生死、超越轮回、转识成智的终极目标。”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a3605b24921243c5a74e931c0cf22ef1?from=pc

可以说,由于佛教思想的介入,使得武术的目标由现实的经验积累变为了超越现实经验的超验心的实现。少林武术的一切修炼活动和与之相关的伦理观念都指向了佛教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正因为如此,少林僧人习武时不计较成败得失,更能以一颗平静无所求的心来对待一切外界的变化,这就更容易使得僧人的潜能得以发挥,或许这也就是僧人习武更易成功的原因。四、以参禅悟道、弘法救世为根本价值导向在中华武术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时期、不同人对于武术的价值取向不同,武术衍生出众多的功能价值,诸如为世人所熟知的技击、健身、教育、经济、军事、表演、娱乐等功能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在武术价值体系中,有一种隐含的价值,在武术没有与宗教发生关系时,这种隐含价值似乎并不为我们所熟知。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deacb2b54f9849dea775b9eb4201dcc7?from=pc

道教产生后,武术被纳入道教修炼的程式中,转而将其修道的功能彰显出来,武术也因而成为了证道的工具。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本着武术技击功能的需要,寺院开始允许武术存在并用其来保卫世俗的庄园经济。后来,随着历史发展,共存一寺的佛教和武术开始从对方身上寻求利于自身发展的方面,久而久之,佛教就吸纳了武术的悟道功能,并将其应用于佛教禅修中。因而,武术被纳入佛教修行成为其修行的方便法门,而这种有助于修行的效果在禅宗开立后更加趋于明显。“虽然佛教以彰显超验心为根本宗旨,以‘治心’为实践指向,轻视一切经验智慧的得失荣辱,但是,佛教徒的修行与佛教事业的发展,却不得不与世俗的事务打交道。佛教可以利用武术为佛教徒的修行与佛教事业的发展服务。”与此同时,由于佛教禅修带来的某些心灵体验,使得僧人演练武术更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能,从而将少林武术演择的出神入化。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cbd91030092c409793e7059e2c41039a?from=pc

禅修给武术带来这种近乎神力的效果使得少林武术在日后的抗倭剿匪行动中声名远扬,这就引起了一些民间习武者对于佛教禅修的兴趣,于是他们纷纷进少林学艺,以期通过吸收佛教禅修中的一些方法来提高武技。佛教禅定的治病、强身、益智等功能,无论是用来提高习武者的自身素质,还是强化武术的体育功能,都是很有意义的;然而,相比较而言,佛教徒们所坚信的在禅定中所出现的神通现象,对于传统武术来说,似乎有着更为内在的、强大的吸引力。而寺外武者在习练少林武术的同时也从一定层度上扩大了少林寺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为日后少林佛法的弘扬创造了条件。毕竟,在少林寺,佛法的发展和弘扬是第一位的,而少林武术是其弘扬光大的很好载体,通过这一载体,少林寺将其大乘佛法讲求的“自利利他”“救世度人”的精神发挥的淋滴尽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禅武合一”——少林武术的终极目标,以禅门解脱、实现般若智慧